春节的习俗
时间:2015-11-08 11:16:24
导读: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春节是我国一个悠久的节日,也是整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,怎样庆祝这个节日,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,形成了一些较为恒定的民俗习惯,有很多还相传迄今。

扫尘

       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住宅” ,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民俗。按民间的讲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含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、晦气齐备扫出门。这一习俗拜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 每逢春节到临,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,擦洗各式各样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布掸子垢蛛网,疏通明渠阴沟。四处洋溢着欢欢乐喜搞卫生、干洁净净迎新春的高兴气氛。 

贴春联

  春联也叫作门对、春贴、春联、对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练、精巧的文字描画时代背景,抒发优美愿望,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。每逢春节,不管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,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。这一习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开始风靡,到了清代,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巨大的增强,梁章矩编辑的春联专著《槛联丛话》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叙述。

春联的类型非常多,依其使用场地,可以分为门心、框对、横批、春条、斗方等。“门心”贴于门板上部中心部位;“框对”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;“横批”贴于门媚的横木上;“春条”根据不一样的内容,贴于相对的地方;“斗斤”也叫作“门叶”,为正方菱形,多贴在家俱、影壁中。

守岁

大年节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守岁之俗由来已久。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:大年节之夜,各相与赠予,称作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作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作“分岁”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“守岁”。

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,大年节之夜,百口团圆在一块,吃过杏花楼大年夜饭,点起烛炬或油灯,围坐炉旁闲聊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彻夜守夜,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祥瑞如意。这种习俗后来渐渐风靡,到唐朝初始,唐太宗李世民写有“守岁”诗:“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东风”。直到今日,人们还习惯在大年节之夜守岁迎新。

古时守岁有两类含义:年父老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爱时光的意思;年轻人守岁,是为延长爸妈寿命。自汉代以来,新客岁替换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。

爆仗

中国民间有“开门爆仗”一说。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,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仗,以哔哔叭叭的爆仗声除旧迎新。爆仗是中国特产,亦称“炮竹”、“炮仗”、“鞭炮”。其起源很早,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放爆仗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,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,可以为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爆仗的运用愈来愈普遍,品养花色也日见繁多,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,及婚嫁、建房、开业等,都要燃放爆仗以示庆祝,图个吉利。

拜年

新年的月朔,人们都早夙兴来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妆扮得整整洁齐,出门去走亲探友,彼此拜年,恭祝明年大吉大利。拜年的形式多种多样,有的是本家长率领多个人挨家挨户地拜年;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;也有大家聚在一块彼此庆贺,称作“团拜”。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辛苦,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医生便使用各贴彼此投贺,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“拜年片”。

春节拜年时,晚辈要先给尊长拜年,祝尊长人长寿安康,尊长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获得压岁钱即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压岁钱有两类,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此记载见于《燕京岁时记》;另一类是最常看到的,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。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给,亦可在大年节夜孩子睡着时,由家长偷偷地摆在孩子的枕头底下。如今尊长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旧风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