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的对联
时间:2015-11-07 09:40:35
导读:

 

        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,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。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,明清两代尤为郁勃,发展到今日已经是有一千多年了。

      最初,人们在桃符上题词,称作题桃符。如“姜太公在此,百无忌禁”或“有令在此,诸恶远避”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。后来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联语。联语从内容和形式来看,全都是吉语韵事,文字工整,长短对等,又讲求对仗。

       题联语的做法到五代又有了新的发展。公元964年,后蜀天子孟昶在大年节之日令学士辛寅逊及群臣在“桃符板”上题写对句,以贴寝门,因嫌题词对仗不工,就亲笔写成一联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皓长春”。第一句的大意是:新年享有着先代的遗泽;第二句的大意是: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。由此开始,桃符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转变,这不光表此刻开始用骈体联语来代替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,并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,不但是避邪驱灾,还增加了祈福、祝愿的内容。而这两句桃符诗就是后来大家公认的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。 

     又有新据考据,中国春联第一人并非孟昶,而是比他早四百多年的南朝梁代刘孝绰。刘孝绰在建康仕进,这个人比较有才,喜欢帮助别人,但帮了别人之后又经常讥讽、把玩簸弄别人,所以尽管做了很多好事,但最后没有人说他好。后来去官不做,怕别人打搅他,就写了一副“闭门罢庆吊,高卧谢公卿”的对子贴在门上,拒绝别人上门访问,这才应是中国第一副春联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到了宋代,春联开始兴起。苏东坡访王文甫,就曾赠王一副“门大要容千骑入,堂深不觉百男欢”的春联。但那时的春联还称桃符,王安石有《元日》诗:“爆仗声中一岁除,东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